董仲舒“大一统”思想,历史或有必要,如今则早已过时

发布日期:2024-06-15 16:29    点击次数:102

文:舒生

“大一统”思想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,至今依然阴魂不散。

“大一统”三字,最早见于《公羊传》:“何言乎王正月?大一统也。”其说甚简,后来何休注释道:

“统者始也,总系之辞。夫王者始受改制,布政施教于天下,自公侯至于庶人,自山川至于草木昆虫,莫不以一一系于正月,故云政教之始。”

这段话表明,“大一统”思想最早是指统治者遵循自然规律(天道)来教化人民。古人朴素地认为,自然之道即人道,所以人民要服从统治者的教化,这是天经地义的。

后来《礼记·坊记》中说:“天无二日,土无二王,国无二君,家无二尊,以一治之也。”这进一步明确了大一统的内涵,即一国之内,统治者只能有一个,不能共存。

虽然存在这种狭隘的统治观念,但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并没有形成“大一统”的政治局面,所以“大一统”思想只是一种理想诉求。即使是热衷争霸的诸侯,也没有在其治内推行“大一统”之政。

秦扫平六国后,华夏“大一统”政治局面初步形成。思想上也可见端倪,“焚书坑儒”便说明秦的统治者讨厌人民有自己的思想。但暴秦短暂二亡,“大一统”思想也就胎死腹中。·

真正让“大一统”思想粉墨登场的是汉朝的董仲舒。

在《举贤良对策三》中,董仲舒写道:

“春秋大一统者,天地之常经,古今之通谊也。今师异道,人异论,百家殊方,指意不同,是以上亡以持一统,法制数变,下不知所守。臣愚以为诸不存《六艺》之科,孔子之术者,皆绝其道,勿使并进,邪辟之说灭息,然后统纪可一,而法度可明,民知所从矣。”

董博士从两个方面论证了“独尊儒术”的必要性。一是声称大一统是自然规律,天命所归;二是众说纷纭,人心各异,异端邪说盛行,民众思想没有依归,统治者没有权威,不便于管理。而采用孔子之道,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。

董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了。此后,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成为传统社会道统,儒家正式垄断国家思想。

也正是从这时起,统治者不再只是关注政治上的大一统,而且特别强调思想上的大一统。尊经尊孔从此上升到政制(即思想制度化)高度。儒家此后的地位,就像清教之于英国,天主教之于意大利,不同的是,“儒术”只是统治工具的一部分,不能独立抗衡皇权专制统治。

董仲舒的“大一统”主张,既然历代统治主流,自然追随者众。同时也引来不少反对和批评。

“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,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;苟利于民,不必法古;……百川异源,而皆归于海;百家殊业,而皆务于治。”

《淮南子·泛论训》这段话是在批评董仲舒不站在人民立场思考政制,反对他将循古的“儒术”定于一尊,认为让百姓各求所欲,同样有利于统治。将思想定于一尊或允许百家争鸣,都能达到统治的效果,而后者更符合自然之道,那为什么不选更人道的呢?作者这是暗批“大一统”思想的专制本性。

北宋政治家李觏则主要批评董“大一统”思想的害民性质。他认为,让民众尊经尊孔,看起来是解决了“民知所从”的问题,但它不能兴民之利,除民之害,也就不可能达到富民强国的目的。

司马迁对董大一统思想的批评,主要是质疑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的合法地位。《史记自序》一段写道:“《易大传》曰:‘天下一致而百虑,同归而殊途。’夫阴阳、儒、墨、名、法、道德,此务为治者也,直所从言之异路,有省有不省耳。”

司马迁的意思,百家争鸣,目的都是一样的,你董仲舒怎么能简单地把阴阳家、墨家、法家、道家等诸子百家视为是异端邪说呢?他们的出发点跟儒家是一样的。既然都自成一派,都饱含智慧,肯定有其可资利用的价值,怎么能一概而论呢?司马迁质疑“独尊儒术”的合理性,以一种迂回的方式,承认了百家争鸣的必要性。

通过三位典型的反对者的批评,我们可以发现,即使在统治阶层内部,董的“大一统”思想也没有获得一致认可。再看历朝历代诸子百家与儒家的争辩,可见在统治者“独尊儒术”的背后,始终涌动着一股逆流。

辩证地看,董“大一统”思想有其历史意义。当时政治上刚走上统一,维护社会稳定的各种体制机制尚不成熟,统一思想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,从而为进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。从文化上讲,“大一统”思想为民众提供了一种廉价而实用的信仰,有利于增强文化认同和民族情感。但在后期,它成了让文化界“万马齐喑”的罪魁祸首。

而在今天看来,“大一统”思想显然过时了。我们说它过时,不是说统一就是不好的,而是说,用政治权力强制思想统一的方式过时了。在古代用大一统思想来维护社会秩序也许有其必要,但在现代社会,法治才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根本。每个人都有权利崇奉自己认可的思想,任何人或组织都不得随意干涉,只要他没有伤及他人。所以有了法治作支撑,“大一统”思想就可以“寿终正寝”了。

“大一统”思想也与现代文明背道而驰。正如伏尔泰所说,我不同意你的观点,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。人人都必须允许他人有自己的思想,哪怕那思想在我们看来非常愚蠢。这是文明社会尊重他人的基本要求。

若为了愚民之故而灌输“大一统”思想,那就更应该为国人所唾弃了。

今天的社会是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,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百家争鸣的社会,尽管国家仍有必要弘扬主旋律,倡导主流价值观,但绝不应像古代那样定于一尊而将其他视为异端邪说。人民的幸福、社会的进步、国家的富强、人类的文明和伟大的创造,都需要百家争鸣、百花齐放。